|
2021CCTV感动中国人物 百岁先贤伏生祖籍山东邹平韩店镇时间:2021-02-17 CCTV1综合频道2021年开年大礼—— 央视大牌撒贝宁,与2000多年前的百岁老人——伏生,围绕《尚书》展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这位生于乱世,以命护书、皓首传经的百岁先贤,老家就在山东;而节目中,伏生向晁错传书、让撒贝宁动容落泪的一幕,就发生在两千年前的齐鲁大地。 伏生,名胜,字子贱,秦朝济南郡邹平人(今山东滨州市邹平韩店镇苏家村人)。自幼嗜古好学,博览群书,对《尚书》研读尤精,为儒学博士。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下令禁止民间私藏经书,伏生冒诛杀之罪,将《尚书》匿藏于壁中。秦末兵起,伏生流亡异乡。刘邦平定天下,伏生返回故里,求其所藏《尚书》,损失大半,仅剩29篇,抄录整理,教授于齐鲁之间,主要弟子有济南张生及欧阳生。汉文帝时,求能治《尚书》者,天下无有。后闻伏生之名,乃下令召见,然伏生年逾九十,不能赴京,汉文帝遣太常使掌故晃错亲赴邹平。伏生年事已高,言语不清,使女儿羲娥代言,传授《尚书》28篇,传41篇,后世称《今文尚书》。尔后,曲阜孔壁中发现古文《尚书》,无今文佐证的,凡16篇,既不能读,也无人能解,谓之“逸书”。因此人谓汉无伏生,则《尚书》不传;有《尚书》而无伏生,人亦不能晓其义,历代学者赞誉伏生为“尚书再造。” 人物生平 伏生系孔门弟子轌子贱后裔。秦统一后,朝廷设博士70员以备顾问,伏生即为其一。公元前213年,秦始皇焚书坑儒时,伏生冒着生命危险,暗将述录唐尧、虞舜、夏、商、周史典的《尚书》藏在墙壁之夹层内,由此逃避焚烧之难。 秦亡汉立,儒家学派逐渐复兴,汉惠帝四年(前191年),除“挟书律”。伏生掘开墙壁发现尚有28篇保存完好,这便是成为中国古代史宝贵资料的《尚书》。伏生壁藏《尚书》并将其传播的事迹传到朝廷,汉文帝非常重视,欲召他进朝,但此时伏生已年愈九十,不能出行。于是文帝派时任太常掌故之职的晁错到章丘伏生家中,当面授受。伏生因年迈不能像正常人那样说话,他的话只有其女羲娥才能听懂,只好先由伏生言于其女羲娥,再由羲娥转述给晁错。终于将伏生胸藏《尚书》整理记录下来,补叙出所失篇章,才使《尚书》得以完整流传。 自此迄后世,《尚书》之为学,伏生实为传授的渊源。以后伏生弟子又据他对《尚书》的解释,编成《尚书大传》一书,属“外传”之体。后人评伏生传书之功曰:“汉无伏生,则《尚书》不传;传而无伏生,亦不明其义。”西汉思想文化界,是今文经学的天下,在文、景、武、昭、宣诸帝时期,立于学官的五经十四博士皆为今文经学派,其中《尚书》一经所立欧阳生、大夏侯(胜)、小夏侯(建)三博士,悉出于伏生门下。由于伏生对传授《尚书》的特殊功绩,后世今文经学家将其与在汉武帝时期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董仲舒相提并论,合称“董伏”。 济南伏氏,自伏生至东汉献帝皇后伏寿,在秦汉时期,历四百余年,世传经学,号为“伏不斗”。伏生与他的今文《尚书》对中国儒家经学文化影响至为深远。《尚书》学后来发展成三家,即欧阳生的“欧阳氏学”,夏侯胜的“大夏侯氏学”,夏侯建的“小夏侯氏学”。 《典籍里的中国》作为中央电视总台重点文化类创新节目,聚焦中华优秀文化典籍,从中甄选最值得讲述的优秀传统文化作品,以“文化节目+戏剧+影视化”的方式,讲述典籍的成书、核心思想以及流转中的闪亮故事,让书写在典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展现典籍里蕴含的中国智慧、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 来源│国训网 主编│张心阔 编审│杜宏伟 统筹│李兴新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aiguojiaoyu@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