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粤港澳大湾区开展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时间:2020-06-09 2019年,香港的极端暴力事件中一些年轻人受反华势力教唆,严重破坏了香港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反中乱港”势力用心险恶,利用香港年轻人轻信、冲动、盲从的特点,宣传抹黑中国内地,使他们沦为暴力事件的牺牲品,既让人痛心疾首,又该反思香港教育的问题所在。 1842年,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战败,被迫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直到1997年,香港顺利回归。回归后的香港,政府及相关部门管理层中,外籍管理者占多数,对未经历过殖民统治下艰辛生活的青年一代,灌输“殖民时期充满光辉”的错误思想和认知,宣扬民主、自由的价值。而事实是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的香港,国人充当的三等公民备受欺辱。同时,教育系统同样被外籍官员长期把持,他们通过篡改通识课、幼儿园至高中的教材,在考试中加入政治导向试题等,歪曲在港受教育者对历史事实的认知,美化日本侵华战争、美化鸦片战争,大肆贬低中国共产党及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在香港年轻一代心目中的形象,屏蔽内地高速发展的真实情况,同时引入西方主流价值观成为香港人的主导思想。在洗脑下成长起来的香港年轻人,不能明辨是非,误信西方普世价值,缺乏家国情怀,看不到祖国内地高速发展的现状,也得不到家长及老师的正确引导,致使他们不愿接近和融入内地,更有甚者,不幸成长为暴力事件中的执行者和牺牲品。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窗口,也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意在支持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香港的年轻一代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及前景。全国政协委员霍启刚在2019年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曾经提到,在一个关于香港年轻人对大湾区了解情况的大数据调查中,56%的年轻人表示听说过大湾区,57%的人表示“一般认同大湾区的发展理念”,26%表示“高度认同”。其中,受教育程度越高、收入水平越高的年轻人,认同感越高。这从侧面反映了教育对助力香港年轻人融入祖国发展、开创自身未来的重要作用。 教育,是教师通过言传身教,将知识、技能、观念等传递给学生的过程。这个过程,传递的内容和传递的方式同样需要重视。柏克莱大学心理学教授艾伯特·马伯蓝比调查发现,在向他人传递信息时,即在人与人的沟通中,有效地让听者理解并接受信息,7%的作用来自沟通的文字内容,38%的作用来自表达这些内容的方式,如手势、语气、表情等,55%的作用则来自表达者呈现给听者的形象,包括表达者的个人形象,以及文字内容所描绘的画面。同样,对香港年轻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如何组织文字,塑造一个什么样的党和国家的形象,我们通过哪些渠道来传播这些形象与信息,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以什么形象呈现,在讲课时用怎样的语气和表情等等,都需要重视。同时,也要加强大湾区内地年轻人的爱党爱国教育。 一直以来,内地的爱国爱党教育倾向于从成年人的视角出发,通过官方渠道,以书面语、普通话思维的方式来宣传,通过从幼儿园升国旗、唱国歌开始,结合政治、历史等科目的学习,让年轻人从小耳濡目染,培养对党和国家的深厚感情,但这并不等于我们只能将深刻的话题、深沉的情感用严肃的形式进行表达,当下,我们应通过更年轻化、更生动化、更形象化的途径传递给大家,力求深入人心。比如,2016年1月,帝吧(百度李毅吧)组织了一场面向台独势力的网络集体行动——“帝吧出征脸书”,引发了国内舆论和国际社会的强烈关注;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时,我们把全国各个省市对武汉的支援和关心,做成用各地特色小食为代表的图片,传播面广,充满温情,打动人心。 香港的年轻人是成长于一个集粤语、英语和普通话共生的复杂语言环境,他们有不同于内地年轻人的语言习惯和说话方式,除了考虑呈现形象的年轻化、可视化之外,我们还要将文字组织的语种选择考虑进来。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宣传时,同时用普通话、粤语和英语,在将普通话翻译成粤语和英语时,也要根据它们自身的语言特点,求得一个信达雅且符合年轻人认知特点的效果,而不是生硬直译。 没有从小接受正确的爱党爱国教育的香港年轻人,对于“中国人”身份的认同感不强,更有甚者称自己是“英国人”“日本人”。对此,我们的宣传教育资料中可以考虑“曲线救国”的方式,即从香港年轻人熟悉的、身边常用得到的、提起来的内地事物开始,将这些事物与他们的切身利益、长远利益结合起来,用他们感兴趣的方式,讲述党和祖国的故事。当下,香港年轻人对内地的了解更为多元,选择淘宝购物,不仅方便实惠还能包邮到港,了解到好吃的火锅是海底捞等等。在开展爱党爱国教育时,可以将淘宝、海底捞的发展过程,与中国的改革开放过程结合起来,用讲故事的方式,传递祖国的真实经济发展情况;另外,可以将淘宝、海底捞等以卡通形象呈现,附带标注中国国旗、中国内地著名城市(包括香港)的地标性建筑等。 此外,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自身还要具备一定的素养。在认知上,正确认识国内国际形势,熟知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历程和新中国成立70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紧跟国家发展节奏,了解国家的发展规划,还要清晰认识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定位和动向;在情感上,以自己身为中国人而自豪,对香港人民不卑不亢;在行动上,言谈举止有理有节,平易近人,为人师表。 当今香港年轻人迫切需要求得一个更好的发展空间。大湾区设立目的之一,就是让香港人尤其是香港年轻人共享祖国发展成果,更好地融入祖国的发展过程。因此,我们的爱党爱国教育,需用符合香港年轻人语言习惯、认知特点的形象介绍大湾区是什么,具体组成是怎么样的,他们来到这边,可以做什么,怎样更好地施展他们的能力、实现他们的发展目标等等,更有针对性地倾听香港年轻人的心声,做好职业规划和就业服务。同时,还要鼓励在大湾区创业、就业的香港年轻人回香港开展巡讲活动,让一部分人切身感受政策的力度,感受到自己在推进粤港两地融合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并能在推广大湾区、推广爱党爱国思想的过程中有成就感,主动把“一个中国”、爱党爱国的思想转化为实际行动。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正走向更光明的未来。香港的未来在年轻人,年轻人的未来在良好的发展。在香港年轻人心中种下善与希望的新种子,使他们看到中国发展强有力的一面,进而融入祖国,拥抱发展。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Lapakko, D.(2007). Communication is 93% nonverbal:An urban legend proliferates. Communication and Theater Association of Minnesota Journal, 34 (1), 2. 2.沈本秋:《观念挑战与制度短缺:港人的国家认同建构之困——以香港国民教育问题为例》,《科学社会主义》2016年第5期. 3.新华网:《霍启刚: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香港青年是一个非常大的机遇》,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9lh/2019-03/10/c_1210077465.htm. 4.吴亚明:《香港市民应坚决与暴力违法“割席”》,《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8月10日,第1版. 5.中国政府网:《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http://www.gov.cn/test/2005-07/29/content_18298.htm. 6.钟锦春:《关于香港语言教育问题的思考》,《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S1期. (作者系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副校长、副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