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以创新思维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向纵深发展时间:2021-02-04 “欢迎大家进入我们的网上直播纪念馆……”2月2日中午,在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的序厅里,讲解员马美茹正在和自己的两位同事进行网上直播。用轻快明朗的节奏和带有“网感”的语言介绍红色历史里的故事。“八办”收获了一大批粉丝。而这正是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以创新思维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向纵深发展的一个缩影。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今年,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也用一系列红色活动献礼党的生日。 清晨,伴着和煦的晨光,记者怀着敬仰的心进入这两个被高楼大厦所包围的典型的兰州传统四合院,目光抚过流年的印记:正方形棋盘格大木窗、青砖砌墙灰瓦当脊、不施重彩的镂空砖雕、原木色的朴素淡雅一起映射着谢觉哉、伍修权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初心使命,见证了八路军驻甘办事处为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光辉历史,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彰显教育阵地作用 跟着讲解员的讲述,重温那段历史:1937年2月,为了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营救和收容失散在甘肃河西、青海一带的红西路军人员,周恩来约见原甘宁青特委书记吴鸿宾时,提出了在西北重镇——兰州设立办事处的事宜。不久,党中央调云阳红军办事处主任彭加伦负责筹备此事。5月29日,张文彬、彭加伦率领朱良才、况步才、黄文彬、王大成、刘富秀等7人以隐蔽身份从西安来到兰州,秘密筹建红军联络处。初来时,住在中央广场陇海大旅社。10天后,他们凭借全国风起云涌的抗日热潮和“西安事变”后的有利形势,很快便通过与当局交涉搬进了南滩街54号(今甘南路700号)的西院。当时,斗争形式较为复杂,办事处处于一种半公开状态,由于负责办事处工作的是彭加伦同志,因此,对外称“彭公馆”。很快,随着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命令,兰州红军联络处遂改称八路军驻甘办事处。随后,又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驻甘办事处”。1938年2月13日,办事处迁至孝友街32号(今酒泉路314号)。由于办事处设在兰州,人们习惯地称它为八路军兰州办事处或兰州“八办”。 八路军驻甘办事处于1981年被辟为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并正式向全社会开放。在40年的发展历程中,纪念馆以挖掘整理甘肃抗战史料为先导,以开展学术研究为支撑,以两处旧址原状陈列为依托,以固定展陈和流动展览为平台,以现场讲解、流动宣讲、举办校园红色故事比赛、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讲解员大赛为载体,在开展党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等方面,以其崇高的精神内涵、丰富的展览内容、精湛的艺术表现手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辐射、扩散和引领作用。先后被中宣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家旅游局、国家文物局等部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安全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第一批全国百家经典景区和三十条精品线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三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纪念馆免费开放以来,两处旧址累计接待观众达400余万人次,充分发挥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阵地作用。 科技助力纪念馆发展 采访中,纪念馆馆长袁志学告诉记者,纪念馆积极运用多媒体技术组织开展“新时代的追梦人——小小故事献给党红色故事大赛”“清明时节致敬英烈”“青春不辱使命携手砥砺前进”“红星闪闪耀八办”等主题鲜明的红色品牌系列教育活动,通过讲红色故事、诵红色诗词、唱红色歌曲等方式,走进幼儿园、中小学,让青少年学习历史,缅怀革命先驱的光辉业绩,把爱国主义的种子深深植入孩子们的心灵。将扶贫攻坚与“扶志”“扶智”有机结合起来,成功组织了“红色研学游 出发在‘八办’”活动,让来自榆中、皋兰、永登三县的460名建档立卡户贫困生们走出学校,体验研学之旅,感受兰州城市建设的沧桑巨变,体会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领悟中华民族精神传承的伟大力量。特别是在举国上下全力以赴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日子里,纪念馆积极以VR手段展示“馆藏精品革命文物”,提供近观珍贵革命文物的平台,新开辟“馆长数家珍”“红馆故事会”“红馆论坛”“八办往事”“八办视界”“珍贵馆藏文物与您‘零距离’”等栏目,全力打造“网上红馆”。连续推出50期“馆长数家珍”;开通“快手”“抖音”等官方账号,全体讲解员以“红馆主播”身份“带”观众走进线上红馆,漫游展厅;以“快手”直播的形式直播85次,讲述红色经典;拍摄并发布150多个小视频;传播红色文化,倡导精神文明,赞颂民族团结,宣传兰州旅游。 展览活动形式多样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馆首先将推出《民族的脊梁》(暂定)主题展览。还将树立可听、可看、可触摸的理念和思路,不断提升现有展陈的质量和水平,在旧址、原状展陈的基础上,打造无剧场沉浸式情景剧《小房东》等(暂定名),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触历史,留下深刻的记忆,引发真挚的反思与启迪。同时,纪念馆根据新时代观众的精神文化需求,针对互联网时代信息碎片化、讲述影像化的受众阅读习惯,运用文物、档案、图片拍摄制作短视频,让红色历史走出纪念馆,从线下到线上,通过互联网、“两微一端”等大众平台展示播放,让尘封的历史活起来,进入更多观众的视野。 纪念馆还将赴一线,进一步挖掘红色资源,注重展陈手段的完善更新和提档升级,再现革命历史,讲好红色故事;组建精干、灵活、机动性强、观众认可度高的“红色文化轻骑兵”,利用歌曲、舞蹈、小品、情景短剧等多元化、大众化作品,艺术化再现红色革命历史,通过剧场、课堂、社区广场,走向社会,走向老百姓,用真实、客观、正能量的红色文化精品,打动人、感染人,进而引导人、教育人。 来源│兰州日报 作者│颜娜 周栋楠 主编│张心阔 编审│杜宏伟 统筹│李兴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