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神 >>伟大革命精神 >> 新湘评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核心
详细内容

新湘评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核心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开宗明义强调指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和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都强调“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核心1.jpeg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自有文字记载以来,爱国主义始终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许多爱国诗篇,比如,《国风·秦风·无衣》“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小雅·采薇》“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国风·墉风·载驰》“载驰载驱,归唁卫侯。”孔子的《论语》中关于修身、为政的许多论述体现着他的爱国情怀,“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中洋溢着爱国情怀。晏子倡导“先君后身;安国而度家,宗君而处身”“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从古代的苏武牧羊不释汉节、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王昌龄“不教胡马度阴山”“不破楼兰终不还”、李白“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戚继光为捍卫国家“多是横戈马上行”、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到近现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做人最大的事情就是要知道怎么样爱国”、秋瑾“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爱国始终是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爱国主义从来都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

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和成长起来的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捍卫民族独立最坚定,维护民族利益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最勇敢。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改革的理论和实践充分证明她是最具有爱国精神的政党。每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都是名副其实的爱国者。共产党历史上以爱国著称的人物灿若群星不胜枚举。也正因为如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得以发扬光大。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大家庭最坚韧的血缘纽带


中华民族由56个民族组成,中华民族的文明成果是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每个民族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个成员。

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中,兄弟民族之间平等相待、和睦相处。对于祖国,56个民族像56个儿女之于母亲。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是唯一不曾中断的文明古国。有人从地理学角度解释这个现象,有人从文化学角度解释这个现象,但有一个重要的因素不容置疑,那就是几十个兄弟民族共同构成的中华民族对祖国的高度认同和极端热爱。在探究中华文明几千年不曾中断的原因时,不能忽略了这个民族的超乎寻常的爱国传统。

明末清初,我国蒙古族的一支,土尔扈特部游牧于伏尔加河下游一带,沙俄扩张领土至伏尔加河沿岸后,开始压迫土尔扈特部族,1771年初,土尔扈特人启程回国,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历程。沙皇派出军队追击,土尔扈特经过多次战斗,忍受饥饿疾病,经过5个月的跋涉,付出约半数族人的牺牲,终于回到祖国新疆境内。回味这个历史事件,不禁令人感慨良多。

新疆青河县有个维吾尔族的阿尼帕大妈,她和丈夫共同养育了19个不同民族的孩子,其中有10个孩子是他们收养的汉族、回族、维族、哈萨克族的孤儿,加上她的女婿和儿媳,阿尼帕大妈全家由6个民族组成。笔者曾经到过阿尼帕大妈家里,在阿尼帕大妈的院子里,面对来自6个民族的家庭,由衷感慨中华民族一家亲!

习近平总书记讲,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黄河流域的藏族、回族、蒙古族、汉族等兄弟民族的同胞自古以来就视黄河为母亲河,各兄弟民族对黄河、长江、珠江、松花江等母亲河的热爱,实质上是热爱祖国的一种情愫。

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包括西藏和云南兄弟民族近代抗击外来侵略势力的战争,历次为民族生存而奋起自卫的战争,都是中华民族的各兄弟民族共同为捍卫祖国而浴血奋战。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激励着每一个兄弟民族视国家利益为最高利益,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为神圣天职。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普遍的精神追求


中国人,各个兄弟民族的中国人,各个行业的中国人,各个阶层的中国人,有一个共同的心理取向:特别祈望为国家奉献,为国家争光。

参军,保卫祖国。祖国需要的时候,不惜血洒疆场。中国的军人为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从来不惧流血牺牲、不怕马革裹尸。

冠军,为国争光。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时候,我们的冠军流泪,我们的现场观众流泪,电视机前看比赛的同胞也流泪。

“两弹一星”的元勋们,把民族振兴、为国争光作为人生目标。大漠的艰苦,隐姓埋名的寂独,因为国家需要,他们义无返顾。为了国家,奉献了个人,他们无怨无悔。

中国南极站建成,在南极升起五星红旗的时刻,建南极站的工人和科学家们热泪滚滚。他们为国家争光了,为国家争气了,千难万险都值得了。

其实,在中国,各行各业中都不乏爱国报国的故事。学生读书,最大的夙愿是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学子们学历渐高,胸襟渐宽,学成报国的志念在心中萌生。老师们一门心思为国家培养人才。当年上海交大的老师们去西安办学,有一个神圣的信念支持着他们:响应国家号召。东北的工人奉调去云贵川建设三线,同样是响应国家号召。工人做工,急国家之所急,为国家多做贡献。农民种田,不忘交“爱国粮”“爱国棉”。

在今年这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中国的医生护士,不论身处祖国哪个地方,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四面八方的医护队伍云集武汉和湖北。他们放弃了中国人最看重的春节,他们放弃了休假,他们放弃了与亲人团聚的机会,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奋勇向前。为什么?一是国家需要,一是医者仁心。

这样的医学界的大会战,不是所有的国家都能做到的。中国能做到,因为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普遍的精神追求。中国的医生护士作为中国知识分子中的一支专业团队,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奋不顾身。

2020年的抗疫,展示了中国的国力,展示了中国的制度优势,展示了中国人的爱国心。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的新年贺词中讲:“爱国主义精神构筑起民族的脊梁。”这场抗疫的人民战争为爱国主义精神作了最生动最现实的注解。

“红楼飞雪,一时英杰,先哲曾书写,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恰如一首歌中所唱的,正是因为中华民族崇尚爱国,经过历史的积淀,爱国升华为中华民族重要的道德规范和伦理规范,爱国和孝亲一样成为人伦之大本,爱国融入中华民族的血液里,融入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里,成为中华民族本能的坚守和自觉的精神追求,近代以来才能有如此众多无私的爱国者、无悔的奉献者、无畏的牺牲者,让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屹立不倒、生生不息。从战争年代为民族解放而前赴后继、奋不顾身,到为建设新中国而筚路蓝缕、胼手胝足,从改革开放新时期击水中流、开拓进取,到步入新时代立鸿鹄志、做奋斗者……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在党的领导下,以爱国主义精神为指引,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中,在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中,切实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为中国的发展繁荣、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核心2.jpeg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永恒的价值观


中华民族的文学艺术如浩瀚星空,在“国家”这个主题上,主流是歌颂爱国人物和爱国精神的。这体现一种基本的民族价值观:爱国。

中国的史学著述可谓汗牛充栋,在浩若烟海的中国史籍里,不论是本末体、纪传体还是编年体,凡涉及国家观念,字里行间的抑扬评骘都是颂扬爱国者谴责卖国者。这体现一种基本的民族价值观:爱国。

提到中国传统文化,人们脱口而出的往往是“博大精深”。在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里,寄寓着一个永恒的价值观:爱国。

爱国是中华民族的大节,是中国人评价历史人物的最基本的价值尺度。人的功业有大有小,成就有高有低,但凡是爱国者便被后人敬重,凡是祸国卖国者,纵然在其他方面出类拔萃,必定被后人唾弃。这就是中华民族千古不易的道德铁律。这个道德铁律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一种最基本的价值观:爱国。

随着历史的演进,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社会价值观也与时推移,但“爱国”是永恒的价值观。从古代的“礼义仁智信”到今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都是最基本的价值观念。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把“爱国”作为公民层面的首要价值取向,是因为爱国是公民最基本的价值准则,是公民必有的道德情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指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都涌现了众多的爱国先进榜样,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深刻地诠释了爱国情怀。爱国主义已深深地烙在我们民族的精神基因里,同时也应该深深地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爱国是我们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价值观,在新时代,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把爱国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选自《新湘评论》)

1转载声明.png


(编辑 张心阔 编审 张涛)



国训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国家工信部备案号:鲁ICP备20015271号-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鲁网文〔2020〕 号
全国互联网信息与新闻编辑合格证新教培证字〔2011〕第 1879 号

山东省网络文化内容审核人员证书鲁文审字〔2020〕 号

鲁公网安备 37010402000895号



技术支持: 全企网 | 管理登录
seo seo